山慈菇

山慈菇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山慈菇
拼音拼读
shān cí gū
药材别名
三道箍、毛慈姑、泥冰子、算盘七、采佩兰
英文名称
edible tulip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假鳞茎。(本文以杜鹃兰为例)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假鳞茎聚生,卵形。叶通常1枚,顶生;叶片狭长圆形,长20~45厘米,下部渐狭成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通常高于叶,下部疏生2~3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生花10~20朵,苞片薄膜质,狭披针形,花偏向一侧下垂,玫瑰色至淡紫色;萼片和花瓣倒披针形,唇瓣近匙形,顶部3裂,侧裂较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有1枚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花期5~6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沟林下阴湿处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分布于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枯茎、鳞叶、须根,洗净,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状,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粘性。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辛。归肝经、脾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用治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临床上用复方山慈菇片治疗肝硬化,有良好效果。另用山慈姑、半枝莲、鹿角霜各1份,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4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2周为1疗程,总有效率可达93%。现试用于治疗食管癌、淋巴肉瘤、宫颈癌、乳腺癌,常与半枝莲、山豆根、夏枯草等配伍。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试验证实山慈菇含有的杜鹃兰素有降血压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葡萄甘露聚糖、杜鹃兰素Ⅰ、杜鹃兰素Ⅱ、对羟基苯甲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
正虚体弱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皮肤皲裂:鲜杜鹃兰假鳞茎捣烂敷,或切开成两半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②治瘿瘤:山慈菇、海石、昆布、贝母各等分。为末。每服15克,白滚水调服,旬日可消。(《外科大成》消瘤神应散)
③治食道癌:山慈菇、公丁香各9克,柿蒂5个。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④治热咳:独蒜兰假鳞茎9~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肺痨咳嗽:杜鹃兰鲜假球茎21~24g。切成薄片,水煎加白糖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⑥治疮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独蒜兰假鳞茎9~15g。水煎服。外用以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⑦治指头炎、疖肿:独蒜兰假球茎9~15g。水煎,连渣服;另取假球茎适量,加烧酒或醋捣烂,外敷局部。(《浙江药用植物志》)
⑧治毒蛇咬伤:鲜山慈菇适量捣烂,从伤口周围结肿的远端开始涂敷,逐渐近于伤处。(《山西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白术 bái zhú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天胡荽 tiān hú suī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金樱子 jīn yīng z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鹅不食草 é bù shí cǎo
通鼻窍、止咳。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红芪 hóng qí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柿蒂 shì dì
降逆止呃,下气。属理气药。

狗肝菜 gǒu gān cài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升麻 guǎng shēng má
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小通草 xiǎo tōng cǎo
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