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钱草

连钱草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连钱草
拼音拼读
lián qián cǎo
药材别名
活血丹、透骨消、接骨消、马蹄草、金钱草
英文名称
cat's-foot
功效分类
利尿通淋药
药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纤细,方柱形,长10~30厘米。下部常匍地生根,上部斜升或近直立,仅幼嫩部被稀疏长茸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草质,圆心形或近肾形,边有圆齿,被细毛。花蓝色或紫色,具短梗,通常单生于叶腋,稀2朵或3朵簇生;萼管状,15条纵脉,被长柔毛,萼裂片的长度约与萼管相等或较短,具芒状尖头;花冠有长筒和短筒二型,外面多少被毛,冠管下部圆筒状,上部明显扩大呈钟形,檐部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下唇伸长,斜展,3裂,中间的裂片特大,顶端凹;雄蕊8,内藏。小坚果长圆状卵形,深褐色,藏于宿存萼内。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50~2000米的林缘、疏林下、草地上或溪边等阴湿处。全国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生用或鲜用。
药材性状
长10~20厘米,疏被短柔毛。茎方柱形,直径1~2毫米,细而扭曲,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节上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肾形或近心形,长l~3厘米,宽1.5~3厘米,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具圆齿,叶柄长4~7厘米。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蓝色或紫色,二唇形,长达2厘米。搓之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辛、微苦。归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用治血瘀腹痛、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带下、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等。
药理研究
本品具有利尿、利胆、抗溃疡、溶解结石等作用;还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福氏痢疾、宋氏痢疾、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茎、叶中主要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左旋松樟酮、异松樟酮,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薄荷醇、芳樟醇等。
使用禁忌
阴疽、血虚及孕妇禁服。
配伍药方
①利小便,治膀胱结石:a.连钱草、龙须草、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浙江民间草药》);b.连钱草100克,藕节100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②治肾及输尿管结石:连钱草120克,煎水冲蜂蜜,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肾炎水肿:连钱草、萹蓄各30克,荠菜花1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湿热黄疸:连钱草60克,婆婆针75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⑤治胆囊炎,胆石症:连钱草、蒲公英各30克,香附子15克。煎服,每日1剂。(《浙江药用植物志》)
⑥治跌打损伤:连钱草(鲜)30克,杜衡根(鲜)3克,捣汁,水酒冲服;药渣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
⑦治痈肿:鲜连钱草、鲜马齿苋等量。煎水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⑧治疮疖,丹毒:鲜连钱草、鲜车前草各等分。捣烂绞汁,加等量白酒,擦患处。(《吉林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白术 bái zhú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天胡荽 tiān hú suī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金樱子 jīn yīng z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鹅不食草 é bù shí cǎo
通鼻窍、止咳。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红芪 hóng qí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柿蒂 shì dì
降逆止呃,下气。属理气药。

狗肝菜 gǒu gān cài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升麻 guǎng shēng má
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小通草 xiǎo tōng cǎo
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