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芦荟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芦荟
拼音拼读
lú huì
药材别名
奴荟、透明芦荟、象胆、卢会、讷会、奴会、劳伟
英文名称
aloe
功效分类
攻下药
药用部分
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的叶汁浓缩干燥物。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叶片呈狭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稍分枝;总状花序疏散,位于花序下部的花下垂,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先端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枚,花药“丁”字形着生;雌蕊1枚,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
产地分布
原产于非洲北部,目前,在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美国大量种植。我国南部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自基部割取叶片,收集流出的液汁于容器中,蒸发浓缩至适当的浓度,任其逐渐冷却凝固,即得。
药材性状
不规则块状,常破碎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大肠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清肝热、通便、杀虫疗疳。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
临床应用
用量2~5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药理研究
具有致泻、抗菌、抗肿瘤作用,能延长肉瘤小鼠生存期;具有保肝功能和抗胃损伤作用,使用后肠腔水分增加导致腹泻;具有治疗组织损伤作用,对皮肤有防护作用;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等;能促进伤口愈合、抗炎并能增强免疫。
化学成分
主要含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大黄素苷、芦荟苦素、月桂酸、芦荟宁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妇忌服。凡几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
配伍药方
①治癣疮:芦荟、大黄为末敷之。(《丹溪治法心要》)
②治大便不通:芦荟(研细)21克,朱砂(研如飞面)15克,滴好酒和丸,每服9克,酒吞。(《本草经疏》)
③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原性低热:芦荟、胡黄连各1.5克,黄柏3克。水泛为丸,每次吞服3克,每日2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④治脑壅头痛:芦荟(研)、龙脑(研)、瓜蒂(捣)、滑石(研)。上四味,等分为末。每用一豆许,吹之神验。(《圣济总录》吹鼻散)
⑤治小儿疳,杀虫:芦荟、芜荑、木香、鹤虱各15克。上为末。水浸炊饼,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普济方》芦荟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白术 bái zhú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天胡荽 tiān hú suī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金樱子 jīn yīng z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鹅不食草 é bù shí cǎo
通鼻窍、止咳。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红芪 hóng qí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柿蒂 shì dì
降逆止呃,下气。属理气药。

狗肝菜 gǒu gān cài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升麻 guǎng shēng má
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小通草 xiǎo tōng cǎo
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