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

芒硝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芒硝
拼音拼读
máng xiāo
药材别名
朴硝、皮硝、风化硝、马牙消、英消、盆消
英文名称
mirabilite
功效分类
攻下药
药用部分
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Mirabilite,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动植物形态
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
产地分布
分布于河北、天津、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青海、新疆等地。以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山西等地产量较大。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制,以秋、冬季为好。取天然产的不纯芒硝,加水溶解,放置,使杂质沉淀,再过滤,滤液加热浓缩,放冷析出结晶,取出晾干。上层结晶为芒硝,下层结晶为朴硝。如结晶不纯,可重复处理,直至获得洁净的芒硝结晶。
药材性状
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结晶,两端不整齐,大小不一。无色透明,表面有直棱,暴露空气中则表面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具玻璃样光泽。质脆,易碎,条痕白色。断口不整齐。无臭,味苦、咸。
性味归经
性寒,味咸、苦。归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汤剂中服用;外用适量。用治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乳痈、痔疮肿痛。
药理研究
芒硝为渗透性泻下药,口服后在肠中形成高渗盐溶液状态,促使肠道蠕动而致泻。以芒硝为主的方剂有显著的抗炎、抗菌及溶解胆结石作用。
化学成分
芒硝主含含水硫酸钠,并常夹杂微量氯化钠、硫酸钙和硫酸镁等杂质。
使用禁忌
不宜与三棱同用,孕妇禁用。
配伍药方
①治眼有翳:芒硝30克。置铜器中,急火上炼之,放冷后,以生绢细罗,点眼角,每夜欲卧时一度点。(《孙真人食忌》)
②治乳蛾:芒硝4.5克,胆矾2.4克,雄黄2.4克,明矾2.4克。俱研细,和匀,吹入喉中。(《医学广笔记》)
③治皮下瘀血肿,静脉炎,乳腺炎及回乳:取芒硝适量,用凉水搅拌均匀,敷于患处(以能敷满患处,厚度约0.25厘米为宜),外用白布裹之,药干燥时可掸之以凉水,务使经常保持湿润,每日换药1次。[《中医杂志》1983,(7):39]
④治火丹毒:水调芒硝涂之。(《梅师集验方》)
⑤治痔疮肿痛:芒硝30克(或加马齿苋60克)。水煎熏洗。(《全国中草药汇编》)
⑥治漆性皮炎:取芒硝20~100克放入容器内,以适量开水冲搅溶化,用干净毛巾浸湿熏洗患部,每日3~4次。[《河南中医》1987,(3):48]
⑦治小儿鹅口:细研芒硝于舌上掺之,日三五度。(《简要济众方》)
⑧治小便不通:芒硝3克研细,以龙眼肉包之,细嚼咽下,立愈。(《香祖笔记》)
相关中药材推荐

玉竹 yù zhú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羊蹄草 yáng tí cǎo
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葫芦茶 hú lú chá
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消食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牛膝 niú xī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乌梢蛇 wū shāo shé
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豆蔻 dòu kòu
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属化湿药。

青果 qīng guǒ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肾茶 shèn chá
清热祛湿、排石利水。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博落回 bó luò huí
消肿解毒,杀虫止痒。属杀虫止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