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

胡荽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胡荽
拼音拼读
hú suī
药材别名
香菜、香荽、芫荽
英文名称
Herba Coriandri Sativi
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药
药用部分
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干燥带根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基生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厘米,宽1~1.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全缘,有3r5脉。果实近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产地分布
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采收加工
全年均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全长50~100厘米。残留根圆锥形,长4~8厘米,根头部有细密环节,下部有支根痕。茎圆形,直径1~4毫米,多分支,表面草黄色,下部茎颜色稍深,光滑,有纵条纹。叶多皱缩卷曲,有的叶片脱落,于节上残留叶柄鞘。顶部为复伞形花序梗,有少数果实残留。质松脆,断面白色不整齐。气清香,味甘而微辛辣。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作用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或绞汁服。主治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肿初起,蛇伤。
药理研究
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种子所含挥发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芫荽异香豆精、二氢芫菜异香豆精、芫荽异香豆酮、香柑内酯、欧前胡内酯、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及多种维生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疹出己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苏叶6克,生姜6克,胡荽9克。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②治咯血:胡荽、海藻等量洗净泥沙,加适量油盐煮3~4小时,每日吃3次,每次1碗。(《湖南药物志》)
③治消化不良,腹胀:鲜胡荽全草3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虚寒胃痛:鲜胡荽15~24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胃寒胀痛:胡荽15克,胡椒15克,艾叶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⑥治肛门脱出:胡荽(切)一升,炒,以烟熏肛。(《子母秘录》)
⑦治肛门瘙痒:胡荽研末,加熟蛋黄,共捣烂,调麻油塞入肛门,连用3次。(《湖南药物态》)
相关中药材推荐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白术 bái zhú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天胡荽 tiān hú suī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金樱子 jīn yīng z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鹅不食草 é bù shí cǎo
通鼻窍、止咳。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红芪 hóng qí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柿蒂 shì dì
降逆止呃,下气。属理气药。

狗肝菜 gǒu gān cài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升麻 guǎng shēng má
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小通草 xiǎo tōng cǎo
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