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

钩藤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钩藤
拼音拼读
gōu téng
药材别名
钓藤、双钩、钩藤钩子、方钩藤、倒挂刺、金钩藤
英文名称
uncaria
功效分类
息风止痉药
药用部分
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thynchophylla (Miq.)Jacks.或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的带钩茎枝。
动植物形态
钩藤:藤本。长达10米。小枝四棱柱形,光滑,幼时具白粉,变态枝呈钩状,长1~2厘米,下弯。叶对生;叶片纸质,椭圆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托叶2深裂。头状花序单个腋生或总状花序顶生;花萼有中粗毛;花冠黄色。蒴果圆锥形,有疏柔毛。花期6~8月,果期10~11月。华钩藤:藤本。小枝方形,无毛。叶膜质,椭圆,长9~14厘米,宽5~8厘米,两面无毛。托叶全缘不裂,宽三角形至半圆形,顶端有时略有凹缺,头状花序横过花萼,直径 2~4厘米。花间小苞稀疏至多数。花序柄长5~8厘米,无毛,萼裂片线状矩圆形,被短柔毛,小蒴果棒状。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
钩藤:生于湿润林下或灌丛。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华钩藤:生于山地海拔疏林或润湿次生林下。分布于湖北及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收加工
秋、冬季剪取带钩的茎段,清除残叶后,晒干。
药材性状
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2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归肝经、心包经。
功效作用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
用量3~12克,煎服或入散剂。用治头痛眩晕、惊厥抽搐、妊娠子痫及高血压症。
药理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具有降低血压、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强心肌电生理的作用,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具有镇静抗惊厥、收缩平滑肌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等生物碱。另含有喜果苷、金丝桃苷、三叶豆苷、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Ⅳ、氧化物、左旋,表儿茶酚、东莨菪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最能盗气,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发斑疹:钩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剂或1.5~3克。温酒调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紫草散)
②治面神经麻痹:钩藤60克,鲜何首乌藤125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呕血:钩藤、隔山消、鸟不落各10克。水煎服。(《湘西苗药汇编》)
④治小儿夜啼:钩藤6克,蝉蜕7个,灯心草1札。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6~15克。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一点红 yì diǎn hóng
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辣椒 là jiāo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石上柏 shí shàng bǎi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枳椇子 zhǐ jǔ zi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救必应 jiù bì yìng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荨麻 xún má
祛风定惊、消食通便。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白芷 bái zhǐ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大风子 dà fēng zǐ
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粉葛 fěn gé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属的辛凉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