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盐

大青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大青盐
拼音拼读
dà qīng yán
药材别名
青盐、石盐、戎盐、胡盐、岩盐、羌盐、阴土盐
英文名称
halitum
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石盐Halite的结晶体。
动植物形态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体多为立方体,集合体成疏松或致密的晶粒状和块状,常因立方体的晶棱方向生长快而晶面下凹呈漏斗状。无色透明或呈灰色(染色质为泥质油点)、黄色(染有氢氧化铁)、红色(染有无水氧化铁)、褐色或黑色(染有有机质)等,或有蓝色斑点。条痕为白色。具玻璃光泽,因潮解光泽变暗或呈油质状。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2~2.5。相对密度2.1~2.2(实测值为2.152)。
产地分布
多形成于干涸含盐盆地和现代盐湖中,为盐湖中化学沉积而成,还包括不同地质时代沉积层中的崖(岩)盐,且多为原生盐。分布于青海、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山东、安徽、云南、西藏。主产于青海、新疆、内蒙古。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多在6~8月采收,自盐湖中取出,晒干。
药材性状
不规则多块状。大颗粒者可见漏斗状生长遗迹,呈不规则凹窝状。青白色至暗白色,半透明,具脂肪样光泽,有的可见分布不均匀的蓝色斑点。质硬脆,易砸碎,断面洁净,具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
性味归经
性寒,味咸。归心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泻热、凉血、明目、润燥。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用量0.6~1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揩牙或水化漱口、洗目。用治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牙痛、大便秘结。
药理研究
内服青盐的稀溶液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酸而助消化,至肠能刺激肠管粘膜,加强其蠕动与分泌,而有利于大便的排出。至于游离的钠离子吸收入血后,由于渗压的作用,能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并刺激肾脏,而奏利尿之效。此外还有些凝固血液的作用。
化学成分
主含氯化钠,此外还夹杂有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硫酸钙和铁等,其所含杂质多半是机械混入物。
使用禁忌
水肿者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风眼烂弦:戎盐化水点之。(《普济方》)
②治远年风赤眼肿痛:青盐、硇砂、石胆各一分。上药用醋浆水一小盏,于瓷器中浸,日中曝之,候其药着于瓷器四畔,干刮取如粟米大,夜卧时着眼两眦,不过三四度。(《圣惠方》)
③治肾脏虚冷,肝膈浮热上冲,两目生翳,黑花久不愈:青盐一两(明净者生研),苍术一两(米泔浸),木贼一两(小便浸)。上为细末,空心熟水调下一钱,如大不见物者不过十服,小可只二三服。(《古今医统》青盐煎)
④治风热牙痛:青盐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盐至干,炒研,日用揩牙。(《唐瑶经验方》)
⑤治咽喉疼痛,水谷不下:青盐、白矾、硇砂各等分。上为末,吹患处,有痰吐出立效。(《口齿类要》破棺丹)
⑥治小便不利: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茯苓戎盐汤)
⑦治小儿赤痢:青盐捣汁,每服半盏。(《丹溪治法心要》)
相关中药材推荐

白头翁 bái tóu wēn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白术 bái zhú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天胡荽 tiān hú suī
清热利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金樱子 jīn yīng z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鹅不食草 é bù shí cǎo
通鼻窍、止咳。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红芪 hóng qí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柿蒂 shì dì
降逆止呃,下气。属理气药。

狗肝菜 gǒu gān cài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升麻 guǎng shēng má
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小通草 xiǎo tōng cǎo
清热、利尿、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