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子

芸薹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芸薹子
拼音拼读
yún tái zi
药材别名
油菜籽、芸苔子、芸薹籽
英文名称
semen brassicae campestris
功效分类
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分
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rt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无毛,微带粉霜。茎直立,粗壮。基生叶长10~20厘米,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圆形或卵形,侧生裂片5对,卵形;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均有硬毛,有缘毛,上部茎生叶提琴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总状花序生枝顶,花期伞房状,萼片4,黄带绿色;花瓣4,鲜黄色,倒卵形或圆形,长3~5毫米,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8~9毫米,短雄蕊6~7毫米,花丝细线形,子房圆柱形,长10~11毫米,上部渐细,花柱明显,柱头膨大成头状。长角果条形,长3~8厘米,宽2~3毫米,先端有9~24毫米的喙,果梗长5~1 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红褐或黑色,近球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产地分布
为栽培植物,喜肥沃、湿润的土地。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
采收加工
4~6月间,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种子近球形,直径1.5~2毫米。表面红褐色或棕黑色,放大镜下观察其有网状纹理,一端具黑色圆点状种脐。破开种皮内有子叶2片,肥厚,乳黄色,富油质,沿中脉相对摺,胚根位于2纵摺的子叶之间。气微,味淡。以籽粒饱满,色泽光亮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甘。归肝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
药理研究
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另本品含植物油量多,有润肠通便功效。
化学成分
主要含葡萄糖芜菁芥素、葡萄糖异硫氰酸戊-4-烯-酯、前告伊春,又含脂肪油、蛋白质、芸香苷、菜子固醇、22-去氢菜油固醇及多种氨基酸。
使用禁忌
阴血虚,大便溏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痔漏肠风:用芸薹子120克为末,用好酒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送下,日进一服。(《普济方》)
②治夹脑风及偏头痛:芸薹子0.3克,川大黄0.9克,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吹鼻中,后有黄水出。如有顽麻,以酽醋调涂之。(《圣惠方》)
③治粘连性肠梗阻:芸薹子150克,小茴香60克,水煎,分数次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④治一切丹毒遍身:芸薹子30克,上以酒一大盏和研去滓,煎五七沸,无时温服一合。(《证治准绳》)
⑤治大便秘结:芸薹子9~12克(小儿6克),厚朴9克,当归6克,枳壳6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苦参 kǔ shēn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灵香草 líng xiāng cǎo
清热、行气、止痛、驱蛔。属驱虫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丝瓜络 sī guā luò
活血、通络、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六神曲 liù shén qū
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属消食药。

琥珀 hǔ pò
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单叶蔓荆子 dān yè màn jīng zi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白兰花 bái lán huā
止咳、化浊。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狗肾 gǒu shèn
温肾壮阳、补益精髓。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薤白 xiè bái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属理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