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

紫苏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紫苏子
拼音拼读
zǐ sū zǐ
药材别名
苏子、黑苏子、铁苏子、任子
英文名称
fructus perillae
功效分类
润下药
药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株高达90厘米。茎直立,具槽,绿色或带紫色,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突尖,叶缘在基部以上具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侧脉7~8对。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为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2~2.5毫米,2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外伸,前对雄蕊较长,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裂。小坚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
功效作用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临床应用
用量3~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药理研究
抗癌。
化学成分
紫苏种子含蛋白质17%、油51.7%,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56.8%,亚油酸17.6%、甘油三亚油酸酯、α-亚麻酸、甘油三棕榈酸酯、左旋紫苏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
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喘:紫苏子3克,杏仁30克(去皮、尖),老年人加白蜜6克。共为末,大人每服9克,小儿每服3克,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②治久嗽失音:紫苏子60克,杏仁三十枚,诃子三枚,百药煎60克。为末,热酒调下3克。(《赤水玄珠》)
③治气结心胀喘急:紫苏子末9克,草豆蔻6克,萝卜子末(炒)9克,橘红末3克。每服3克,姜汤调下。(《心医集》)
④治大便不通:紫苏子(去皮研)、橘皮(洗)各60克,知母30克。上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乎搅。侯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十粒。(《全生指迷方》)
⑤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枣 guǎng zǎo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桑寄生 sāng jì shēng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剑花 jiàn huā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紫苏子 zǐ sū z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鹤草芽 hè cǎo yá
驱虫,解毒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九层塔 jiǔ céng tǎ
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枇杷叶 pí pá yè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金莲花 jīn lián huā
清热解毒,消肿,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地桃花 dì táo huā
清热解毒、去湿止痢、祛风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川续断 chuān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