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

藤黄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藤黄
拼音拼读
téng huáng
药材别名
玉黄、月黄
英文名称
gamboge
功效分类
杀虫止痒药
拔毒生肌药
药用部分
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Garcinia hanburii Hook.f.的干燥胶树脂。
动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约18米,小枝四棱形。叶对生,薄革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叶柄长8毫米,花单性,腋生,黄色,无柄;萼与花瓣均4片,圆形,覆瓦状排列;雄花2-3,簇生,雌花单生,较大,浆果亚球形。
产地分布
生热带地区。分布于印度、泰国。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地区亦产。
采收加工
于雨季,在离地面3公尺的树干上作一螺旋割口,并以一较大竹筒受之,使液汁缓缓流人,然后再注人一小竹筒中,放置月余即成固体状,以火烘之,除去竹筒,收集固体物。
药材性状
呈圆筒状,中空,长10~20厘米,有时成短段状,直径3~5厘米,有时为不规则的块状物或碎块粒状。外表红黄色或橙黄色,具容器遗留的细纵纹理,常被绿黄色的粉霖质硬,易碎,碎面平滑,具膜样光泽及具角状纹理。气微,味辛辣。
性味归经
性寒,味酸、涩。归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痒。属拔毒生肌药。
临床应用
0.03~0.06克,炮制后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磨汁涂搽或熬膏涂敷。用于痈疽肿毒。跌扑损伤;外用治顽癣。
药理研究
藤黄在体内和体外均有选择性抗癌功效与作用;通过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表明藤黄各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醋酸扭体反应说明藤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藤黄乙醇提取物的水混悬液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藤黄0.04-0.16mg/ml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藤黄素,已知结构的有α-藤黄素及β-藤黄素,另含藤黄酸、异藤黄酸,树汁亦含藤黄双黄酮。
使用禁忌
本品毒性较大,内服少量,即能致泻。体质虚弱者禁服。如误服过量,则可引起头昏、呕吐、腹痛、泄泻,甚至致死,故多作外用,很少内服。
配伍药方
1.治一切无名肿毒:藤黄四两,白蜡八两,小磨麻油十二两。先将油煎熟,将成珠,入水不散,再加藤黄、白蜡搅匀,磁瓶收,面上仍以麻油养之,临用摊贴。(《不药良方》风气膏)
2.治刀斧木石伤及汤火伤,竹木刺入肉,一切诸伤:真麻油一斤,藤黄八两,白蜡八两。先将油入铜锅,次将藤黄锤碎熬透,以麻布滤去渣,加入白蜡,至滴水成珠为度,贮磁罐。其膏夏老冬嫩为宜。敷之即能止疼、止血、收口。(《纲目拾遗》神效膏)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枣 guǎng zǎo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桑寄生 sāng jì shēng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剑花 jiàn huā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紫苏子 zǐ sū z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鹤草芽 hè cǎo yá
驱虫,解毒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九层塔 jiǔ céng tǎ
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枇杷叶 pí pá yè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金莲花 jīn lián huā
清热解毒,消肿,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地桃花 dì táo huā
清热解毒、去湿止痢、祛风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川续断 chuān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