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

海马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海马
拼音拼读
hǎi mǎ
药材别名
龙落子、水马、马头鱼、龙落子鱼、鰕姑、对海马
英文名称
sea horse
功效分类
补阳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anyder、刺海马H histrix Kaup、大海马H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trim,acutatus Leach.和小海马H japonicus Kaup的全体。
动植物形态
线纹海马:体长30~33厘米。体侧扁,腹部凸出。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卷曲。头冠短小,尖端有5个短小的棘,略向后弯曲,前方有板状隆起物。吻细长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有明显眼棘。口小,端位,无牙。鳃盖突出,无放射状纹。肛门位于躯干第11节下方。体无鳞,为骨环所包。无腹鳍及尾鳍。全体淡黄白色,体侧有白色线状斑点。其余4种与线纹海马近似。
产地分布
5种海马均生活于近海海藻茂盛的水域中。线纹海马、刺海马和三斑海马分布于东海及南海,大海马分布于南海,小海马在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全年可捕捉。捕得后,将尾盘卷,晒干。
药材性状
呈马头、蛇尾、瓦楞身。吻长,两眼深陷,躯干七棱形,尾部四棱形而多弯曲,布满骨质环节,背面有棘突。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线纹海马:表面黄白色,体上节纹间有许多白色短线纹。刺海马:体背部棘刺明显;大海马体粗长,表面黑褐色。三斑海马:体背的第1、4、7节有黑色圆点。小海马体短小,表面黑褐色。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咸。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癥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药理研究
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可诱生及延长雌鼠和小鼠动情期,对去势小鼠可出现动情期。此外,海马水、醇提取物还具有延缓衰老、促进免疫功能和抗血栓、抗疲劳、抗肿瘤的功效与作用。
化学成分
海马含甾体化合物如胆固醇等;富含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以三斑海马最高;另含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及13种脂肪酸。
使用禁忌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气喘:海马3克,当归6克。炖鸡食或单用海马焙黄研末,水冲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②治男子阳痿,妇女宫冷不孕:海马1对。炙燥研细粉,每服1克,每日3次,温酒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③治肾阳虚弱,夜尿频繁,或妇女因体虚而白带多:海马12克,杞子12克,鱼膘胶12克(溶化),红枣30克。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海马汤)
相关中药材推荐

一点红 yì diǎn hóng
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辣椒 là jiāo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属温里药。

石上柏 shí shàng bǎi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枳椇子 zhǐ jǔ zi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救必应 jiù bì yìng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荨麻 xún má
祛风定惊、消食通便。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白芷 bái zhǐ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大风子 dà fēng zǐ
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粉葛 fěn gé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属的辛凉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