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骨

白马骨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白马骨
拼音拼读
bái mǎ gǔ
药材别名
六月雪、路边鸡、路边荆
英文名称
Serissa foetida Comm.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茜草科植物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的地上部分。
动植物形态
小灌木。小枝密生,嫩枝有毛。叶狭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宽2~5毫米,顶端有小凸尖,基部渐狭成叶柄;托叶宿存,基部宽,顶端有刺齿。花单生或数朵腋生或顶生;花萼裂片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冠淡红色,漏斗状,4~6裂;雄蕊4~6,生于花冠筒上;子房2室,柱头2裂。核果小,球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路旁、溪谷边或空旷地。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
10~11月割取茎叶,鲜用或晒干。根宜栽培3~4年,冬季挖掘,抖去泥土,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纵裂隙,栓皮往往剥离。嫩枝深灰色,节处围有膜质的托叶,花全生于枝端,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质。枝质稍硬,折断面带纤维性。叶大部脱落,少数留存,绿黄色,薄革质,卷曲不平,质脆易折断。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微辛。归肝经、脾经。
功效作用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用治时行感冒、咳嗽咽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暑湿泻痢、淋浊带下、风湿热痹、风痛、痈疽肿毒、瘰疬恶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药理研究
1.煎剂及乙醇浸剂按每1kg体重10g灌胃,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显着性抑制性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亦一定抑制作用。
2.全株煎剂(1:1)用铜板打洞法,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煎剂及乙醇浸剂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慎服。
配伍药方
白马骨是一种中药材,它具有活血化瘀、强筋骨、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骨伤、关节炎等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马骨配伍药方
白马骨、桑寄生、狗脊、红花: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等疼痛和肿胀症状。
白马骨、川芎、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症状。
白马骨、熟地黄、当归、川芎:强筋骨、活血化瘀,适用于骨质疏松、骨折等骨骼问题。
白马骨、白芷、防风、薄荷: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疼痛和肿胀症状。
请注意,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具体的配伍药方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体差异来确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应遵循适当的用量和用法,并注意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关中药材推荐

玉竹 yù zhú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羊蹄草 yáng tí cǎo
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葫芦茶 hú lú chá
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消食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牛膝 niú xī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乌梢蛇 wū shāo shé
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豆蔻 dòu kòu
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属化湿药。

青果 qīng guǒ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肾茶 shèn chá
清热祛湿、排石利水。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博落回 bó luò huí
消肿解毒,杀虫止痒。属杀虫止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