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胆

青牛胆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青牛胆
拼音拼读
qīng niú dǎn
药材别名
地苦胆、九牛胆、金牛胆
英文名称
limacia sagittata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Gagnep.的块根。
动植物形态
常绿缠绕藤本。块根卵圆形或近圆形,表面黄褐色或黄色。茎具纵槽纹。叶互生,箭状披针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箭形或戟状箭形,两面被短硬毛,主脉5。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萼片6,2轮;花瓣6,较萼短,雄花雄蕊6枚;雌花花瓣较小,匙形,退化雄蕊棒状,心皮3~4。核果近球形,红色,内果皮坚硬,背线具不明显的疣状突起。花期3~5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灌木林下石隙间。分布于湖北、湖南、陕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除去须根和茎,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长圆形、陀螺形或不规则圆块状,两端圆钝或稍尖,大小悬殊,长3~ 15厘米,直径1.5~9厘米。表面黄棕色、绿黄色或灰棕色,有细皱纹或较深而密的纵横皱纹。质坚实,不易击破,横切面黄白色,粉性,皮部甚狭,形成层环隐约可见,木部外缘可见少数导管束,呈放射状。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无归经。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痛、痈肿疮疖、瘰疬、蛇咬伤等症。外用适量,研末久喉或醋磨涂敷患处。
药理研究
青牛胆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热解毒:青牛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症状,如高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消炎抗菌:青牛胆中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对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利胆排石:青牛胆中的成分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和排泄,还可促进胆固醇代谢,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消肿止痛:青牛胆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的症状,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外伤等引起的疼痛。
降血脂:青牛胆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降低血脂,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需要注意的是,青牛胆作为一种中药材,其药理作用主要基于传统应用和一些实验研究,具体的药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解释。在使用青牛胆时,最好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遵循适当的用量和用法。
化学成分
含金果榄酮A、金果榄酮B、金果榄酮C、金果榄酮D、表金果榄苷、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及其他微量生物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水煎剂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青牛胆、黄连、黄芩、黄柏:清热解毒、消炎抗菌,适用于热毒引起的高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等症状。
青牛胆、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消炎抗菌,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症状。
青牛胆、白芷、川芎、羌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外伤等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青牛胆、山楂、茵陈、陈皮:利胆排石、消食化滞,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枣 guǎng zǎo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属安神药下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桑寄生 sāng jì shēng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剑花 jiàn huā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紫苏子 zǐ sū z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鹤草芽 hè cǎo yá
驱虫,解毒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九层塔 jiǔ céng tǎ
疏风解表、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通经。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枇杷叶 pí pá yè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金莲花 jīn lián huā
清热解毒,消肿,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地桃花 dì táo huā
清热解毒、去湿止痢、祛风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川续断 chuān xù duàn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